题目
1.这些植物,有的生活在高山上,有的生活在平原上,有的生活在江河湖海里……(加点的词语造句)2.王老师对小华说:“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。”(改成转述句)3.妈妈对我说:“今天我要开会,你自己做饭吃。(改成转述句)4.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?没有。(仿写设问句)5.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,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。(仿写拟人句)6.这不是为难蝴蝶吗? (改成反问句)7.钱塘江大潮,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。(改为把字句)8.有两粒豌豆被鸽子吃掉了。(改为把字句)9.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。(改为把字句)10.秋天,树叶在风中飘落。(改为拟人句)11.小溪哗哗地向东流去。(改为拟人句)12.秋天到了,稻子熟了,高粱红了。(改为把字句)
1.这些植物,有的生活在高山上,有的生活在平原上,有的生活在江河湖海里……(加点的词语造句)2.王老师对小华说:“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。”(改成转述句)3.妈妈对我说:“今天我要开会,你自己做饭吃。(改成转述句)4.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?没有。(仿写设问句)5.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,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。(仿写拟人句)6.这不是为难蝴蝶吗? (改成反问句)7.钱塘江大潮,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。(改为把字句)8.有两粒豌豆被鸽子吃掉了。(改为把字句)9.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。(改为把字句)10.秋天,树叶在风中飘落。(改为拟人句)11.小溪哗哗地向东流去。(改为拟人句)12.秋天到了,稻子熟了,高粱红了。(改为把字句)
题目解答
答案
1. 示例:这些动物,有的生活在热带雨林,有的生活在寒冷的北极,有的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。 2. 王老师对小华说,他把小华的书包缝好了。 3. 妈妈对我说,今天她要开会,我自己做饭吃。 4. 示例:蜜蜂有导航的能力吗?有。 5. 示例:当夜幕降临的时候,青蛙就在池塘边唱歌。 6. 这难道不是为难蝴蝶吗? 7. 自古以来,人们把钱塘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。 8. 鸽子把两粒豌豆吃掉了。 9. 欢乐的笑声把觅食的小鸟惊飞了。 10. 示例:秋天,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。 11. 示例:小溪唱着歌向东流去。 12. 秋天到了,把稻子染黄了,把高粱染红了。
解析
- 并列句式造句:考查“有的……有的……有的……”的句式运用,需保持结构一致,内容合理。
- 转述句转换:注意人称代词的调整(如“我”→“他”),删除引号,保持语序。
- 设问句仿写:自问自答,需围绕同一主题,逻辑连贯。
- 拟人句与反问句:赋予事物人的动作或情感,反问句需加强语气。
- “把”字句与“被”字句转换:主动者与被动者的位置调换,注意语序。
第1题
关键点:使用“有的……有的……有的……”句式,描述不同场景。
示例:将“植物”替换为“动物”,分别对应不同生活环境,保持句式连贯。
第2题
步骤:
- 去掉引号,将“我”改为“他”,“你的”改为“小华的”。
- 调整语序,使句子通顺。
第3题
注意:原句中“你”需改为“我”,因转述后“我”指代说话人(妈妈)。
第4题
关键点:设问需围绕同一主题,如动物的能力,答案需与问题对应。
第5题、第10题、第11题
方法: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动作,如“唱歌”“翩翩起舞”“唱歌”。
第6题
转换规则: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,添加“难道……吗”。
第7题~第9题
核心:将“被”字句改为“把”字句,主动者提前,被动者后置。
第12题
技巧:用“把”字句描述颜色变化,如“染黄”“染红”,增强画面感。